喜报 | 東大院荣获第十一届省勘协BIM应用大赛多个奖项
近日,第十一届江苏省勘察设计行业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大赛评审结果公布。东大院报送的三个参赛作品全部获得奖项:
“中国电科院南京科研基地建设项目BIM协同应用”荣获民用建筑组一等奖。
“扬子江智慧中心BIM协同设计应用”荣获民用建筑组三等奖。
“生态科技到高级中学数字一体化全过程应用”荣获综合组三等奖。
— —民用建筑组 — —
一等奖
中国电科院南京科研基地建设项目BIM协同设计应用
效果图(轮播3)
中国电科院南京科研基地选址于南京市江宁区白塘路南侧,总用地面积66430.37㎡。容积率2.96,绿地率25.45%。本项目一期总建筑面积118584.35㎡,其中地上建筑面积92481.29万㎡,地下建筑面积26103.06万㎡。本项目主要单体为:A01地下室、A02综合实验楼、A03成果转化楼、A04检测检验楼、A05综合服务楼。
BIM模型(轮播5)
本项目具有体量大、功能复杂、BIM正向设计要求高等特点,此外项目还涉及建设方、设计方、施工方、咨询方、监理方等多方协同,为解决上述问题,该项目通过构建协同管理平台,以BIM数据为准线,协同各方,进行精细化的项目管理模式,保证了项目的稳步推进。
BIM组织策划(轮播5)
在设计应用阶段,BIM团队在对设计方案充分的理解基础上,对工程进行了多角度多方位的优化与分析,除了进行常规的、碰撞检测、净高分析、采光分析、洞口预留预埋以外,更加重视对设计本身的意向表达,包括异性曲面参数化设计、幕墙精细化处理、地面铺装意向、模型构建信息录入等等。
BIM设计优化与分析(轮播7)
在此项目应用过程中我们还进行了诸多创新性成果研究
(1)BIM正向设计:通过前期项目的经验积累,在此项目上进行BIM正向设计的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同时在室内装修方面同样采用BIM正向设计,实现了更大的进步。
BIM正向设计研究(轮播4)
(2)BIM二次开发:根据BIM实施方案和建模精度的要求,利用Dynamo编写程序为模型添加几何和非几何信息。
视频
(3)BIM协同设计研究:构建数字化协同管理平台,支持各参与方的协同使用,为各参与方提供建设过程中的信息集成辅助管理者快速了解项目进展,支撑项目监管与决策。
BIM协同设计研究(轮播3)
三等奖
扬子江智慧中心BIM协同设计应用
效果图(轮播2)
扬子江智慧中心项目选址于南京市江北新区浦滨路与定向河路交叉口处,是江北新区形象展示的重要窗口。项目占地面积约3.8万㎡,总建筑面积为27.5万㎡,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9.6万㎡,地下建筑面积约7.9万㎡。旨在打造全国领先的新型智慧城市管理中心,创立“一心多点”的高效智慧城市管理系统。
项目概况(轮播3)
扬子江智慧中心项目设计有多个超高层塔楼,体量宏大,空间结构复杂,BIM设计团队通过运用BIM技术实时共享数据、无缝沟通创意,实现设计过程的精准对接与高效协同。
BIM模型(轮播3)
为保证设计质量,BIM设计团队在前期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并根据与以往项目经验进行风险点评估,在技术应用过程中与专业设计团队保持高度配合,同时进行了建筑性能分析、管线综合、机电深化、净高分析等深化应用。
BIM深化应用(轮播7)
— —综合组 — —
三等奖
生态科技岛高级中学数字一体化全过程应用
项目概况:生态科技到高级中学选址于南京市建邺区江心洲街道,本项目为16轨48班高中,总建筑面积为94984m2,地上74284 m2,地下20700 m2。本工程包括高中部1号主教学楼(含风雨操场)、STEAM中心、报告厅、1号学生宿舍与教师公寓楼、高中部2号教学楼、2号学生宿舍楼、综合食堂、地下车库等建筑。
效果图(轮播2)
此项目BIM设计应用贯通全过程,从项目前期可行性研究、方案阶段到中期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阶段再到后期施工深化和运维阶段,BIM设计全过程参与并不断进行总结和创新,在此项目中,通过利用BIM技术提高各项设计的准确性合理性,为项目的落地实施赋能。
可行性研究和方案阶段BIM应用与论证(轮播5)
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BIM技术应用于论证(轮播5)
施工和运维阶段BIM技术应用与论证(轮播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