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天印山医院于2019年底立项建设,多次列入江苏省重大项目计划和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项目。2020年4月7日,正式开工和打下第一根支护桩;2021年6月25日,医院建筑主体结构封顶,转入内部装修阶段。2022年1月4日,获得江苏省卫健委 “三级肿瘤医院〞医疗机构设置批准:2022年2月15日,纳入《南京市”十四五〞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 “三级医院〞目录,2023年12月22日正式开业运行。
医院坐落于南京市江宁高新区方山风景区南麓,城市主干道吉印大道以北。总用地约202亩,分为南北两个区域,南地块为1000床肿瘤医学中心,一期包含各肿瘤分中心门诊、医技、住院等功能。北地块研发中心包含与肿瘤治疗相关的临床药物研究与试验基地、质子治疗中心、行政管理和配套生活用房等。
项目概况
一、方山南麓的花园式医院
医院毗邻自然风景区,背靠天印山,南临秦淮河,风景秀丽。场地内地形复杂,高差较大,南地块限高24米。设计遵循多层、向下发展的总体思路,通过组团化院落式的布局,消解庞大的建筑体量,将山景引入院区,打通从北侧方山至南侧方前大道城市界面间的视觉通廊。
二、以患者为中心的MDT模式
作为医、教、研三位一体的研究型医院,学科设置齐全,以临床诊疗为主干,以科研和教学为两翼,形成“大专科、小综合〞,即以肿瘤学科为主,采用多学科协作的医疗模式,兼设普通疾病科室,重点突出,相辅相成。
多学科协作(Multi-Disciplinary Team,简称MDT),是国际医疗领域一种领先的诊疗模式,由多学科专家共同讨论为患者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尤其适用于肿瘤等疾病的诊疗。肿瘤患者一旦进入MDT诊疗模式,他面对的就不仅仅是某个接诊医生,而是一个诊疗专家团队,包含其所患疾病可能涉及的外科、内科、放化疗法科、影像科、病理科、手术中心、内镜中心等多个科室的专家。专家团队共同制定科学、合理、规范的治疗方案,最大限度减少患者的误诊误治。恒瑞南京创新药物临床研究及医学转化中心将该思路彻底贯彻进医院建设,并进行了本土化的改造和创新性的优化。
三、研究型医院
医院充分发挥临床实践与实验室紧密结合的优势,将设立肿瘤学新技术研究所、分子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室、符合国际质控认证的生物样本库和临床试验中心等高技术平台,依托中国药科大学本部,积极开展与肿瘤实践密切相关的转化研究和临床研究(包括新药与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积极参与国际、国内科研交流与合作,协同攻关重大项目,达到科技兴医,优势创新。
设计基于医研融合协同创新理念,在北地块设置二期临床研究与转化医学中心,打造科研临床一体化的转换模式,与南地块医学中心既相互独立又便捷联系。因此在设计上也将南北两个地块功能整合考虑,在三个立体层次上形成联系。南北地下室整体开挖,统一利用,既可共享部分设备用房,又可平衡南北地块停车。地面一层接入城市道路艺术路,是南北地块对外出入的主要通道。城市道路的穿越削弱了南北地块的地面联系,故在二层将设有跨路的人行景观平台,方便患者与医护人员南北联系。北区形成了“一带、一园、五组团”的布局,科研主街延续了南部医疗中心的医疗主街,贯穿南北联系三个科研组团、一个生活组团及一个质子放疗中心组团。中心花园由各组团围绕而成,与周边山体相互渗透,为南北两区提供休闲活动平台。
四、绿色医院
当代绿色医院设计策略,是基于建筑师视角、遵循被动优先、重视地域气候特征与患者体验、建筑设计先行先导的低碳策略,是涵盖从低碳设计、低碳建造到低碳能源利用与低碳运维的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长期行为。
五、智慧医院
智慧医院是一种结合信息技术与医疗服务的创新型医疗模式,实现医疗流程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智慧医院通过整合医疗资源,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和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业已建成智慧化物流系统,通过现代化物流解决医院常用物品的运输问题,实现全院无推车。物品配送分洁物供应与污物传输两大部分,以箱式物流为主,气动物流、立体仓库、被服运输以及垃圾收集等为辅,形成复合型现代物流输送系统,达到院内医疗和后勤物资的全流程与全覆盖。
中型箱式物流系统的主要水平管线设于地下一层顶板以下,物品传输通过水平管线到达地下一层各物流站点并垂直上下;同时南地块共设6个生活垃圾及污衣被服垂直井道,通过地下二层吊顶下的水平管线集中运送至生活垃圾及污衣被服收集站;智能机器人通过6部污梯将全院医疗垃圾集中于夜间运送至位于地下二层的医疗垃圾回收站。
六、BIM设计协同
本方案采用全过程BIM设计协同。通过BIM数字化深化建筑的结构、幕墙、精装设计,对建筑结构复杂区域进行节点深化,对幕墙和装饰装修进行安装模拟及节点优化。对设备、综合管线排布进行优化,以房间为单位,快速验证净高,不符合净高要求的可及时提交设计者审核,对屋面设备、管线的路由、布设方式进行优化,协助解决屋面空间问题。同时对医疗专项科室模块化、物流系统、净化系统、地下室等专项设计提供具体的帮助,灵活适应不同医疗科室的使用要求,有利于医院后期快速升级改造。另一方面,通过BIM可视化辅助设计,用可视化方式表达区分污物通道于洁净通道,准确划分界面,保证洁污分区准确。同时对外部车行流线、门诊就医流线都进行了可视化的表达。利用BIM模型的数据库,实现医院在建设、运营等管理过程的可视化、信息化、系统化。
七、立面造型设计
方案整体造型现代简洁,庄重大气,有着经典的分段式构图与典雅的立面风格。设计选用全超白双层中空Low-E玻璃、浅灰色毛面大理石、深灰色铝镁合金板与铝合金百叶等材料,上层病房空间采用大量落地玻璃便于观景,同时满足大面玻璃采光、小扇开启通风和综合遮阳等要求。中部医疗街的屋顶采用了流畅的曲面坡屋顶组合造型,选用浅灰色铝镁合金板与蜂窝铝板,在端庄沉稳中营造轻盈活跃的动势,局部通过开设采光天窗优化室内各公共区域及大厅的采光条件。
中国药科大学附属南京天印山医院设计基于MDT分中心模式,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设计理念,以建设研究型医院、绿色医院、智慧医院为核心目标,建设成为医、教、研三位一体的新型研究型医院,必将为国家医药卫生振兴和抗肿瘤事业做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