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城市更新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反映新时代要求、承载新内容、重视新传承、满足新需求、采用新方式的城市有机更新成为主旋律。合理的建筑结构改造加固技术方案成为实现城市更新项目落地的技术核心,是决定城市有机更新的关键。2023年11月27日,我司与相关单位共同主办的面向城市更新的既有建筑加固改造学术研讨会暨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工程鉴定与加固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于南京成功举办!
本次研讨会由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指导,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审查管理中心、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工程鉴定与加固专业委员会、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新筑加固工程有限公司主办,北京构力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建科土木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承办。吸引了500余位来自江苏省内及周边省市从事既有建筑加固改造设计、检测鉴定、施工图审查等业务的相关从业者现场参加!
市建委总工程师石平府在致辞中指出,城市建设模式从增量转为存量的过程中,既有建筑加固改造是城市更新的重要举措,也是保障建筑安全、提升建筑功能、保护建筑文化的重要手段,涉及住宅、公共建筑、工业建筑、文化遗产等各种类型,也涉及结构、机电设备、装饰、节能等方面,还涉及钢筋混凝土、钢结构、砖木结构等材料,技术难度和复杂性不断提高,尤其是工程建设标准规范体系还需要不断完善。
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秘书长王华指出,功能性改造比如使用节能门窗、保温外墙,都将成为城市建设的主旋律。住宅涉及千家万户,让老百姓住上舒适安全的好房子,就需要按标准对房屋进行加固改造。

▲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秘书长王华
本次学术研讨会以“专业守护结构安全,标准引领城市更新”为主题,邀请了院士、专家大师分享既有建筑加固改造专题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东南大学教授刘加平先生,带来报告《修复加固新材料研究与应用》。报告主要结合我国基础设施老化、改造-加固-修复问题开始显现并将长期持续的现状,指出了改造加固修复材料的发展方向,介绍了几类工程修补、加固新材料的研发情况、材料特点及工程实践案例。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刘加平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首席科学家肖从真先生,带来报告《既有建筑改造标准与工程实践》,报告主要介绍了城市更新背景、既有建筑改造标准情况和存在问题,阐述了从性能提升的角度去开展既有建筑改造,并分享了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北京安贞华联、中坤商业广场等项目工程实践情况。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首席科学家肖从真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首席科学家程绍革先生,带来报告《通规理解执行与标准变化-谈GB 50023局部修订》。报告主要针对通用规范《既有建筑鉴定与加固通用规范》GB 55021-2021实施后的情况,从抗震鉴定的建筑类别划分、后续工作年限确定、地震作用计算与承载力验算、抗震措施的核查要求及抗震鉴定承载力简化计算等方面,介绍了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 50023修订的动向及若干关键技术问题的探讨。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首席科学家程绍革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孙逊作了《面向城市更新既有建筑加固改造设计策略研讨》的报告。孙总表示,国内既有建筑量大面广,体系复杂,改造的对象多样且复杂,有文物建筑,有居民自建房,原始设计资料匮乏,改造的诉求和影响的范围千差万别,鉴定检测和资料的缺乏导致依据不足,在抗震加固的设计策略方面,可以从静力加固、有效减载、体系改良、耗能能力等方面入手,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有效运用减隔震技术。

此外,还有众多业内专家在会议上进行了分享。
今年下半年,市建委发布了我院参与主编的《南京市既有建筑加固改造结构设计导则(试行)》《南京市既有建筑加固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论证和审查指南(结构专业)(试行)》两个文件,首次从设计源头上明确设计标准,统一审查尺度,规范资料要求,为既有建筑改造工程质量和安全做出保障,填补了行业空白。报告最后,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审查管理中心副主任徐嵘对《审查指南》进行了宣贯,对核心条文作了梳理和解读,涵盖了与设计密切相关的检测、鉴定以及施工方面的内容,不仅展现了既有建筑技术要点的南京特色,也对南京市内既有建筑加固改造的整个设计流程给出了指导和建议,在提高设计、审查质量和效率方面,能够起到很好的指导性作用。

▲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审查管理中心副主任徐嵘
本次学术研讨会,在标准规范上答疑解惑,在技术上追根溯源,在前沿研究上启发众智,帮助从业者理清思路,加深统一理解,更有利于城市更新工作推进,让大家对规范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观点的交锋和融合让从业人员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未来,东大院将继续深耕城市更新领域,不断推动存量改造项目的技术研发和积淀,重点关注既有建筑结构改造加固,在城市有机更新中发挥更大作用,打造优质项目,助力城市发展的新动力。